基层动态
您当前的位置:

践行枫桥经验,厚植平安根基——饶阳县王同岳镇化解矛盾纠纷的微调查

发布日期:2023-03-13  14:20:32 来源: 浏览次数: 字体:[ ]


人民调解被称为化解矛盾纠纷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

如何守好“防线”?近年来,王同岳镇更加注重优化基层治理模式,在实践中不断弘扬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打造“乡里乡亲调解工作室”人民调解品牌为着力点,积极探索调解效率高、群众反映好的调解方式,形成独具特色的矛盾纠纷调解模式,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,有效推动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。

 

有平台,群众说话才有地方

“在我们农村,婚姻、邻里、土地、赡养等纠纷最为常见,事不大都是为了一口气,如果没人管就会怨气越来越重,如果有人管就会心气畅通,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”王同岳镇镇长王广胜说起了成立调解室的初衷。

群众利益无小事。但是,乡镇事务日益繁重,上有千根线,下面一根针,如果镇党委、政府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处理矛盾纠纷上,就会影响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大局。基于以上认识,王同岳镇党委、政府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,结合全镇实际,在全县率先提出了成立“乡里乡亲调解室”,专门受理、调解矛盾纠纷。2020年2月5日,王同岳镇“乡里乡亲调解室”正式挂牌成立,特聘调解员3名、兼职调解员5名,实现了有调解室、有办公桌椅、有资料柜等各类硬件设施,岗位职责、调解程序、调解纪律等均按规定上墙公示,使纠纷当事人在接受调解时能感受到人民调解工作“公平公正、依法调解”的良好氛围。

2021年,王同岳镇将“乡里乡亲调解室”延伸到村,每村设调解员3-5名,吸收各村有经验、懂法律、明乡情、有威望的人员充实到调解员队伍,归镇调解室统一调配,使镇级调解组织不悬空,及时倾听群众呼声、回应群众期待、解决群众诉求,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。

“有了这个调解室,俺们方便多了,有什么烦心事就进屋唠唠。”该镇崔口村崔大妈指着村里的调解室,笑呵呵地说着。

“乡里乡亲调解室”的成立,让群众由原来的“遇事找领导,领导反复跑”,转变为“进门找调解室”,实现了接待有门路,诉求有人听,烦心事有人管。既方便了群众,又使镇村两级干部从处理信访中腾出双手,集中精力谋发展,一心一意搞建设,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。

 

讲方法,群众心气才能理顺

王建立,是王同岳镇司法所长兼“乡里乡亲”调解室主任,也是全国模范司法所长、全国人民调解能手,2022年被司法部、人社部授予“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”荣誉称号。他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近二十年,经验丰富,谈起工作方法,他说:“调解工作既要有热情,又要讲方法,只要找准钥匙,就没有打不开的门。这么多年来,最管用的还是我们的‘六字工作法’”。

每成功调解一起纠纷,就赢得一次民心。入情、入理、合法的调解,不仅有助于对缓和当事人的矛盾和对立情绪,促成问题的解决,也有助于恢复双方之间的和睦关系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。所以,王同岳镇特别关注调解的每一个关键环节。

为充分发挥“乡里乡亲调解室”的作用,工作中,王同岳镇积极推广“枫桥经验”,结合镇情实际,探索出“听、询、访、谈、调、跟”的六字工作法,“听”即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说,了解基本诉求;“询”即询问了解产生纠纷的缘由,找出纠纷的焦点;“访”即走访街坊邻居、村干部、知情人及双方当事人,了解事情真相;“谈”即通过沟通交谈,以情感化、道德化、法理化、风俗化稳定双方当事人情绪;“调”即采用单独或共同调解、直接或间接调解、公开或非公开调解以及联合调解等多种方式化解矛盾达成协议;“跟”即跟进回访监督是否履行协议,未履行或履行不到位的跟踪督促落实。近年来,王同岳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6400余次,调处各类民事纠纷660多件,调解率为100%,成功率达98%,维护了全镇的和谐稳定。2020年12月9日,王同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“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”称号。

“小”调解室发挥“大”作用,该镇王同岳村就是最好的见证之一。王同岳村把“人民调解为人民”作为第一信条,“乡里乡亲”调解室成立以来,纠纷调处化解成功率明显提升,实现了连续二十年“小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”,人心思齐,民风纯正,邻里和谐、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浓厚。

 

重治理,群众生活才能更幸福

从源头治理,才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“点”上。

“原来一些上访告状、打架斗殴、黄赌毒等等现象,归根结底是法治观念的淡薄与缺失。为此,我们用自治内消矛盾,用法治定纷止争,用文化春风化雨,让群众更幸福。”王同岳镇党委书记崔树业说。

基层治理,须激发自治活力。

“家有病人过去看看、家有纠纷出面劝劝、家有急活帮忙干干、有事没事常去转转”,简单的四句话是王同岳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生动写照,也是镇村党组织深化运用“1+10”制度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有力抓手。该镇通过“1+10”党员联系户制度,全镇25个村全部构建起“一人连十户、十人连百户”的服务网络。党员定期到群众家中走访,开展“拉网式”排查,做到村不漏组,组不漏户,户不漏人,及时了解和掌握民情民意,发现、解决各种矛盾纠纷,架起党群“连心桥”,打造“上门”解决矛盾纠纷服务格局。

随着不断深化拓展,该镇又探索推行“四长五包”基层乡村网格化治理模式,将每个村划分为片长、村长、街长、巷长的四级网格,“四长”均由威望高、能力强、影响力大的党员群众担任,他们包信访稳定、包移风易俗、包环境治理、包设施维护、包便民服务,在基层一线亮身份做先锋,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各项事业,全面构建“乡到村、村到街、街到巷、巷到户”的精细组织构架,做到了矛盾纠纷有人调、陈规陋习有人除、和谐稳定有人抓、环境卫生有人监、群众诉求有人管,切实提升了乡村自治水平。

基层治理,须法治力量推动。

近年来,王同岳镇按照“十个一”的创建标准(构建一个法治型基层组织,建立一套监督体系,搭建一个表诉平台,组建一支普法队伍,创建一个法治阵地,建立一张治安防范网络,推行一套网格管理模式,评选一批星级平安家庭,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,打造一个美丽村庄),积极推进“法治乡村”创建工作,打造法治文化“一村一品”,在镇区主要街道建成法治主题长廊,把王同岳村建成民主法治示范村、张口村建成公园式法治村、一致合村建成红色法治广场、崔口村建成法治大院、北京堂村建成小北京法治村、圣水村建成法治影像广场、段口村建成法治一条街,打造了一批集法治文化、法治宣传为一体的高品位、多功能的法治文化阵地,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。

基层治理,须文化沁润民心。

近年来,王同岳镇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群众血脉、融入日常生活,通过以文化人、道德滋养,唤醒最深沉、最牢固、最持久的文化基因,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明发展优势。该镇王同岳村把孝道和廉政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理念当中,坚持以孝治村、以廉治村,成效显著。王同岳村先后被授予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“全国文明村”等荣誉称号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后,人们必然要追求身心的愉悦。为此,王同岳镇鼓励各村发展文化活动,先后成立了秧歌队、舞蹈队、徒步队,开心的锣鼓敲起来、开心的舞蹈跳起来,舞出了身心健康、邻里和谐、干群团结,全镇十星级文明户、五好家庭、好婆婆、好媳妇等先进典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,全镇25个村5年以来无上访村23个,基本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,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。

解“千头万绪”民情,护“千家万户”安宁。王同岳镇守初心,强调解,谋善治,促和谐,走出了矛盾纠纷化解“新路子”,群众生活越来越有质感。

  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